位置: 首页>>   文史天地
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
来源:   时间:2012-01-30   浏览:   

 

    “水有源,树有根”。崇拜祖宗观念最初源于古代的神灵鬼魂观念,视祖先为神灵,亦为后来儒学所推崇的崇先报本、尊祖敬宗观念相一致的。人们以缔造姓氏的始祖、对族姓有功业或是移民的开基祖,作为崇拜对象,饮水思源,长期祭祀。客家人的远祖来

    自中原汉族,长期以来,客家人重亲情,宗族血缘关系观念强,敬祖祭祀是他们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。

    崇敬先祖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。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迁徙,使他们对故土更加留恋。对家乡的山水、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密团结起来,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。因而,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。

    客家人“敬神不如祭祖”的观念,开始产生于客家先祖为避战祸而长途逃荒、辗转南迁的路上和初到定居地之后。遥望中原祖居地归不得,最初的客家人只能在新居住地建祀祭拜,怀念先祖;为了缅怀祖先千万里跋涉以及定居后的艰苦创业,其后人又代代相传,重视祭祖活动,祈望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安居乐业、发家致富,村村户户对祖先无不虔诚崇敬,同时也通过祭祖以凝聚全族子孙的向心力。客家人这种崇先报本、尊祖敬宗的意识,本属儒家文化范畴。江西赣江、广东梅江、东江、福建汀江流域等地客家人受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,其崇本敬祖意识源于中原,而又比中原人更强烈。特别是这种崇本敬祖意识在旅外侨胞、台港澳同胞中尤为突出。他们千里迢迢回到桑梓,第一件重要之事就是拜祭祖先,把爱国爱乡与纪念上代祖宗融为一体,表达情系乡邦,不忘桑梓和祖宗的虔敬情怀。因此,崇敬先祖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。

    客家人敬祖祭祀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:一是在祭祀上并不局限于“五服”之内,而是把祭祀的对象一直上溯至始祖。按照古代的祭祀,一般汉族祭祀的祖先多为“五服”之内,即由己辈上推四代——父辈、祖辈、曾祖辈、高祖辈。由下已推也是四辈——子辈、孙辈、曾孙辈、玄孙辈。二是妇女也参与宗祠祭祀。这说明了客家妇女在宗族中的地位。弛们和男人一样参加繁重的农耕劳作,同时还肩负操持家务,生儿育女、相夫教子的重任,因此在宗族中受到应有的敬重,同样可以享有敬祖祭祀的权利。

    与敬祖祭祀意义相关联的是修订族谱。修谱的意义在于,通过溯源分流,明确本族的祖先是谁?支脉派系情况如何?从而分清宗族内成员的尊卑长幼、亲疏远近关系,为祭祀祖先服务,最终达到认祖归宗、敬祖收族的目的。客家地区广东大埔县十分重视修谱,据调查了解,全县120多个姓族、绝大部分姓族都已修谱或正在修谱。

    敬祖祭祀是客家人沟通亲情和巩固团结的凝聚力

    客家人祭祀祖先的活动,主要包括两种形式:祠祭和墓祭。

    祠祭是指在姓族宗祀或祠堂奉祀姓族的共同祖先牌位。祠堂是敬祖祭祀的重要活动场所,又是思亲溯源观念的主要物质体现。我国的南方地区如赣南、粤东、闽西等地客家人有姓族便有祠,祠堂大都是豪华气派的建筑,成为族人心目中的圣殿,也是体现本族孝心、面子和势力的地方。其正堂有堂号横匾,供奉列祖列宗牌位、画像和楹联。客家人的堂号、堂联或门联实际上是该姓族谱的缩写;又祠堂门前耸立的“华表”巨大石柱,同样反映了该姓族祖先所获得的最高官衔或功业。如吾大埔英雅谢姓宗祠“济美堂”门前有5根华表,大门联云:东山毓秀,宝树花繁。刘姓宗祠门前亦有3根华表,大门联云:彭城世家;两汉家风。

    祭祖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,一般是在逢年过节、元宵节赏灯迎灯,婚嫁喜庆,祠堂旋火之际,最为隆重热闹。大埔英雅谢姓“济美堂”正月初十,赏灯祭祀。由开基祖传至今已达20多世、300年之久,年年如是。届时不仅在家乡的族人要参加,甚至出门至海内外的族人,也要回来拜祭。其祭品有全猪、全羊、五牲及各种摆盘果品、古玩工艺品等,近代加上电灯布景,琳琅满目,令人耳目一新。晚上八时全姓各房子孙先行集中“迎灯”,随着舞狮、舞龙,锣鼓喧天,人们举着五花八门灯笼,鱼贯而行,由村头迎到村尾后回到祠堂。九时许,祭祀仪式开始,锣鼓音乐齐奏,鞭炮响声不绝,由二位族辈高、年长、福禄寿喜俱全者主祭,一人唱礼,一人读嘱,其余裔孙按族辈大小,排在两旁或下方,捧香陪祭。主祭者须对祖宗牌位三跪九叩,三上香、三献礼,陪祭裔孙跟着叩首跪拜。然后读祭文,读毕接着赏灯,由选出两位青壮年站在中门,手捧大灯笼,一声令下,捷步登梯,把大灯笼安放在大厅两旁梁下,看谁快,谁就是胜利者,方焚烧祭文、化纸钱后,宣布祭奠完毕。由各房敲锣打鼓回到聚居地,请“饮新丁酒”至深夜。祭祀赏灯全过程,共沐祖恩,热闹非凡。

    墓祭是指一族一姓到其祖先的坟墓上举行的祭祀活动。客家人的墓祭多在清明节进行。清明又有大小之分。《嘉应州志》云:“八月初一谓之大清明。或清明不祭,必祭于大清明”。

    客家人利用敬祖祭活动对其祖宗歌功颂德,视祖先为保护神,祈求祖先保佑,福荫子孙。所以,每逢较大节日,全族男女老幼便聚集一堂追思祖先,勉励后人。请长辈讲祖德,宣读家训族规,以激励后辈忠以报国,孝以持家,睦邻族内,光宗耀祖。客家人通过敬祖祭祀活动,成为沟通族人血亲之情,巩固族人之间团结和睦的凝聚力。

    客家人以祖源为本的传统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

    客家人的种种敬祖祭祀活动,既体现了客家人对吉祥和幸福的期盼,也体现了以自我祖源为本的传统,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。

    客家人在强烈的重视儒学,敬祖尊宗意识作用下,在现实生活中,事事处处与祖先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家族的宗祠、堂号、祖宅、祭祀、族谱、族规、习俗等,使现实中的客家个特点:

首先表现在客家人崇尚读书,兴学育才,具有中原文化气质和“诗礼传家”的遗风。客家童谣:“蟾蜍婆,咯咯咯,晤读书,无老婆。”又谚语:“不读诗书,有目无珠”。反映了客家人崇尚读书的风气。

    其次表现在客家人的民俗文化的传承。其表现有民居建筑。如大埔县有“客家建筑大观园”之称誉。有围龙屋、走马楼、五凤楼、四点金、下山虎、锁头屋、日字屋、中西合璧屋等,其中明代圆形土楼花萼楼、清代方型石楼泰安楼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   此外,还有岁时节日习俗,婚姻习俗、民间文艺如客家山歌、汉剧、汉乐、舞狮、舞龙、舞鲤、木偶戏、竹板歌等都是中原文化的传承。

    客家人在世世代代的农耕劳作中领悟到一条颠扑不破的生活真理: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;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客家人忠实地传承着祖先遗留下的质朴无华的品格,务实勤勉的精神,慎终追远的理念,永不忘记祖先的遗训,永远忠于祖国、忠于家族的信仰,勤劳俭朴地劳动和生活;以诗礼传家的儒学思想,教育自己的儿孙后辈努力读书,诚实做人,孝敬长辈,光大家族,报效祖国。这一切同样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在客家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。(谢如剑)

 

Copyright 2006 www.yiaieyese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:4414020045
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制作维护  备案号:粤ICP备05033793号
(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)